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宏达国际 > 四川宏达集团
四川宏达集团
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有序推进
发布日期:2022-4-3    点击率:4305
4月1日,“全国范围内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”政策落地满一年。一年来,外资基金、券商等资管机构对中国市场布局持续加快。同时,随着富时罗素将中国国债纳入其旗舰指数,我国债券市场开放进展同样显著。业内人士指出,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交易风格以及机构专业水平都形成有益影响,但也要注重统筹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,防范外资“大进大出”。  

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

自2020年4月以来,我国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快速发展。中基协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2月底,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3家,其中中外合资公司已达到44家,占比33%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在这44家外资参股基金公司中,共有15家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%及以上。

多家外资巨头也在积极申请中国公募基金牌照。去年8月,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正式获批。自去年至今,路博迈、富达、施罗德等资管巨头也相继提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请。

外资金融机构加快进入中国市场,一方面,有助于改善我国当前金融供给的不平衡、不充分问题;另一方面,国内中资金融机构也将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,自身需“修炼内功”加强竞争力,优化公司治理结构,推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。

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

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是到位的,效果是好的。无论是市场、产品的互联互通,全面放开行业机构股比和业务范围,还是便利跨境投融资的制度安排,全面落实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要求。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是强的,外资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。我国将坚持资本市场对外开放,对机构设置,开办业务、产品持开放支持的态度。

专家建议,未来金融业开放需注重统筹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。当前国际环境下,应将金融风险防范置于更高优先级。跨国资本流动如果过于强烈、集中,会对国内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,因此,在金融业开放层面,还需持续稳步推进,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、分析和预警,做好贸易、投资背景审查,防控短期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。同时建立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,守住底线、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。

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】
友情链接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