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新增减税将超5500亿元 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 |
发布日期:2021-4-1 点击率:2697 |
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、增强发展后劲,推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新举措;部署推进减税降费,落实和优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的减税政策。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和先进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。该政策加上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,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超过5500亿元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“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、生机盎然”,“市场主体恢复元气、增强活力,需要再帮一把”。为此,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,成为今年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、稳定性、可持续性的重要着力点之一。在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的基础之上,今年加大对保就业、保民生、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,也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投向。 会议强调,在落实减税政策的同时,要有序合理压减非税收入,坚决防止各种名目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。会议要求,要多用公平普惠的政策和改革,使市场主体更大受益,提升活跃度。同时引导地方利用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合理降低政府杠杆率,防止盲目铺新摊子,增强财政可持续性。 一般而言,减税降费的政策有三种类型,即制度性减税降费、阶段性减税降费和临时性减税降费。 制度性减税降费是长期有效的,具有可预期性。对经营主体来讲,不用担心到了某一个时间点会突然出现调整,尤其是在税收法定条件下,税制的某个要素变动都需经过法律程序。 阶段性的减税降费,也可以称之为政策性减税,具有一定期限,到期后是否续期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 此外就是一些临时性的减税降费政策,去年的疫情冲击前所未有,国家便出台了一些临时性的减税降费政策。 近年来,在财政扩张始终处在安全线内的前提下,我国持续较大力度的减税降费,其总体规模不断“摸高”。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国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,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,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.6万亿元,有力支援市场主体纾困解难。 今后一段时间,我国财政整体运行仍将处于“紧平衡”状态,必须考虑好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。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“增强财政可持续性”,乃是为应对风险挑战预留出政策空间。而政策重点料将放在推进结构性减税与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。 |
【打印此页】 【返回】 |